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企业文化/员工风采
【“书香交投”读书心得选摘】国资营运公司 芮文遥
发布时间:2016-05-23 00:00

读史与反思—读《全球通史》有感

(作者:国资营运公司 芮文遥)

卷一:关于通史的立场反思

读中国古代史,有一种体验,就是无论读到哪朝哪代,华夏的事便是天下事,华夏的帝王便是天下的帝王。

而读欧美历史书,古代史言必称希腊罗马,范围不离地中海沿岸与西北欧洲,近代史倒是全球史了,不过是全球殖民与掠夺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这一部《全球通史》成书于1970年代,彼时全球共产主义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深入人心之余,对学者的心理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全书跳出了中国史书和欧美史书本身的局限,站在中立立场对欧亚非大陆数千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展示与描述,对澳洲、美洲大陆上的文明历史也进行了粗线条的概述,同时对历史上的平民百姓也给与了足够的关注。这种历史传统与中国“帝王将相家谱”一样的历史传统截然不同。在历史教材之外读通史,自是别有一番滋味。

通史作为纵观古今、横跨诸国的历史题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渴望了解过去的产物。通史这种题材,中国亦有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便是。然而与西方修昔底德、希罗多德起源的历史不一样,中国的历史有着不一样的传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是中国的传统,“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中国的传统,我们记录历史不为了解发生什么,而是为了树立一个个标杆,为了确定政治伦理的标准,《史记》所成“一家之言”亦如是而已。所以,在近代以前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中国编写了蔚为大观的史书,但是没有对全球历史进行叙述的史书,甚至没有对周边国家清晰的历史记述。实际上,在中国的传统历史话语中,连研究欧亚大陆甚至于东亚圈的通史都不可能产生。唐代是中国古代一个空前绝后繁荣的时代,疆界远至近日的中亚,但是仍然不会产生哪怕范围稍微扩大的史书,最多只有一些游记而已。

从现代的角度理解,编写通史远不止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它涉及最根本的是对于人类自身的反思和再理解,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样看来,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某些孤立的民族不具备条件,或者说某个时间点之前不具备条件,甚至对于某些传统而言也不具备可能性。通史不像工具和技术的进步那样自然而然,影响通史产生的变量更为多样、复杂。从这个角度上讲,通史观点或者通史性的历史著作在西方产生也是必然的。其中的原因一目了然: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从15、16世纪开始西方文明首先开始全球扩张并领先于其他的地域文明,且时至今日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也正因如此,作者不无偏颇的立场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人说,中国人的宗教就是“历史”。确是如此,我们的“历史”堪比欧美人的《圣经》。中国的史书是中国人天下观和政治伦理的集中体现。回顾历史,自商周以来“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就是读书人的传统,而近百年衰弱的国势,竟至国人菲薄至此,全无半点天下之感,只恐神州陆沉。建国以来,国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开始了对中国历史的重建,期待中国人未来在历史上有更优秀的研究成果,让国人看到更多“中国的”全球通史,重新找回中国人的自信,重塑中国的传统。

卷二:文明与野蛮的感慨

在本书中,每个篇章末,作者都会有一个“历史对今天的启示”的环节,在这里,作者会就某一阶段的历史做一个概述性的论述。其中第二篇的启示:“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颇有感慨。

学界公认的文明出现的几个标准是:文字、青铜器和大型城市。野蛮我在这里指代在文明出现之前的人类部落时代。

在每个不同文明中,都有一个人类未沾染上文明的不良影响的黄金时代:他们是人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的乐园,在中国他们是“禅让”与“公天下”的上古三代,在希腊他们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是“伊甸园”。

确实在人类发展的早期,是这样的。那时候的人类朝不保夕,但却权利平等、地位相同。是文明的到来让社会出现了分工,让生产效率出现了飞跃,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诞生了哲学家、神学家、史学家,也让我们的文人学士们产出了大量华丽的诗篇。是文明让城市和农民割裂,是文明的发展出现了工人、商人,这种对社会的割裂、对人类的分类永久地改变了人类的心理。

公元前3000年前的古埃及,一位埃及人在送他儿子上学的途中说了一番话,他通过对比大量下层人民的劳苦与少数上层人士的安逸告诉他儿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他说:“学习写字要用心,学会了什么重活都可以甩得远远的,还能当名气很大的官。书史是不用干体力活的,却能指挥别人……你不是有书吏写字用的玩意儿吗?就是那玩意儿,能把你和划桨摇橹的区分开来。我亲眼见过在炉子口干活的金属制造工,十个手指就象鳄鱼爪子,身上的臭味比鱼卵还难闻……石匠的活儿是对付各种坚硬的石头,于完活时胳膊都累得抬不起来,晚上睡觉时还酸痛,只好整夜卷缩着身子睡,太阳一出来,又得干活。他的膝盖和脊柱骨都快碎了……理发匠从早到晚给人剃头修面,除了吃饭,连坐的功夫也没有。他匆匆地从这家转到那家,兜揽活儿,就象蜜蜂吃自己酿的蜜那样。他累断了双臂只是为了填个肚子。种田的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嗓子粗哑得象老鸦叫,十个手指从来没有空闲,两条胳膊让风吹得干瘦如柴。种田人休息的地方——如果他真能休息的话,是烂泥地。种田人不生病时,和牲畜一起分享他的健康;生病了,就在牲畜中挤块地皮躺下。”

显然,文明的到来对人类的平等是一种反动,虽然人类向前迈了一大步,但却永久地为自身刻上了深刻的印记。

回头再读一读那一片浅显的劝学篇,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确是非常地实用与深刻。对于我们多数人,这些话或许有着更深刻的含义。